3月20日,赤坎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舉辦了2024年第三期人才說“凝聚群眾力量,共建綠美赤坎”樹木養護技術培訓班。(3月21日《湛江日報》)
植樹造林、綠化家園,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大事,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,是改善生態環境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,也是打造綠美湛江生態文明的具體行動。近段時間,我市各地紛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,栽下一棵樹、植下一片綠,通過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斷增加湛江的“含綠量”,既為大地充“植”,又讓綠色升“值”。3月20日,赤坎更是辦起了樹木養護技術培訓班,專家講解樹木的日常管理、病蟲害防治、修剪技巧等,有近百人參加培訓。這也無言傳遞著一種聲音——我們既要當“種樹人”,也要當“護綠者”。
俗話說,“三分造林七分管?!睒淠驹韵潞?,如果任其自生自滅,成活率肯定堪憂。管護不到位,影響樹木生長,甚至會導致前功盡棄。對此,一些城市開展“認養一棵樹”的活動,讓市民成為樹木的“監護人”,負責樹木的日常養護和管理。這種參與方式不僅解決了植樹之后的“成活”問題,還讓更多人關注參與城市的綠化建設,多了一份責任感、使命感。一些公益組織還在小程序中推出運動步數、環保積分等兌換、認養綠植的活動,讓一些無暇參與線下植綠活動的市民也能為城市綠化貢獻一份力量。再看看赤坎舉辦樹木養護技術培訓班,也是非常有針對性地解決護綠的技術難題,不僅擴大了植綠護綠的影響力,還讓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關注城市綠化問題。
“認養一棵樹”的護綠模式,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。有些地方,甚至發展成“認養經濟”,做出了“爆款”。近年,一些地方興起“認養農業”,既可以認養黑山羊、土豬、獅頭鵝等當地禽畜,也有“認養一棵樹,收獲一樹桃”“認養一畝田,豐收同分享”“農事托管,認養稻田”等。不久前,湛江日報就介紹過霞山東純村推出了“共享菜園”——村里把閑置的土地統一管理,77畝農田被分割成1300塊,以每年700元的價格出租。通過認種菜園自種或托管的方式,讓市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“私家小菜園”。那么這種模式套用到“認養一棵樹”上,會不會也收獲成功呢?“認養經濟”,又能不能在這片紅土地上發展起來呢?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建設綠美湛江,我們既要當“種樹人”,也要當“護綠者”。栽一片就護一片,我們身邊才會更加綠意盎然。